梦之蓝杯“百名作家看洋河”全国征文活动颁奖仪式举行
9月12日,由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、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、时代报告杂志社联合主办,洋河股份承办的梦之蓝杯“百名作家看洋河”全国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在洋河举行,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、获奖作者等近百人齐聚一堂,以酒为媒,共赏文学韵味,共同见证文学与梦想的融合、美酒与情感的映趣。
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,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晖,河南省文学院院长张晓雪,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鲜明,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张富领,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茂龙,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郑旺盛,宿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焕展,宿迁市文联副主席胡立权,洋河股份党委副书记青春等出席活动。
酒入文,文有神;文入酒,酒有魂。本次征文活动自5月14日启动以来,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众多文学创作者的目光,大量佳作纷至沓来。作品题材多元且丰富,有报告文学、有诗歌、有散文,每一篇都饱含着酒香、散发着酒韵。活动期间,共收到200多件作品,经专家组严格评审,27名优秀作家凭借出众的作品脱颖而出,分获散文、诗歌、报告文学三类体裁一、二、三等奖,另有2名创作者荣获特别贡献奖。
运河之畔,酒香醉人,文韵流芳。张富领在致辞中表示,项王故里的烽火记忆、洋河酒窖的千年醇香、京杭运河的流淌文脉,构成了宿迁“项王故里、中国酒都、水韵名城”的独特标识。这些不仅是地理符号,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基因。它们承载着历史的重量,也孕育着未来的可能。特别是洋河股份,以开放的姿态打开“中国酒都”的窗口,让作家们得以触摸产业之魂与文化之根的同频共振。
洋河,不仅是一个地名,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、一种品位的象征。张茂龙在致辞中从文化与品质的角度解读洋河,他指出,洋河旗下的梦之蓝,是从现实中升华的蓝色梦想,堪称经时间与技艺精雕细琢的“液体艺术品”——它汲取洪泽湖与古黄河的甘泉,依托代代匠人坚守与创新,最终化为杯中兼具绵柔、甘甜与厚重的佳酿,成为中国酒都最动人的注脚。
作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创作实践基地、江苏省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,洋河与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。青春在致辞中表示,洋河悠久的历史、厚重的文化底蕴,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,成就了一段段文学与酒的佳话。她提到,文学是灵感的迸发,更是日积月累的厚积薄发。美酒的酿造也是如此,道法自然,顺应天时,历经180天岁月淬炼,方成就“酒中头排”。期待作家们以独特的视角、文学的语言,写下洋河、双沟的品质故事,并为奔流的河、蓝色的河、梦想的河鼓劲加油。
颁奖典礼上,获奖作品逐一揭晓,获奖者们满怀喜悦走上舞台,接受属于自己的荣誉。
诗歌组一等奖获得者陈筱静在代表发言中,表达了对洋河的深厚情感。她表示:“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,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。”当年这句风靡全国的蓝色经典广告语,给了她创作的灵感。在她看来,洋河酒是家家户户的必需品,已成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“一杯洋河醉世界”,散文组一等奖获得者王泉泠表示,洋河酒伴着大运河的流水,从远古走来,创造出酿酒业现代化的奇迹。
文学是照见人生、连接心灵的桥梁。在文学讲座环节,周大新以“文学与人生”为主题,结合自身四十余年创作经历分享深刻感悟,还动情地提及与洋河酒的缘分:“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喝洋河大曲,那时候都是批条,买到两瓶很不容易。现在经常喝洋河酒,用梦之蓝招待外国朋友,都说好喝。”王晖则聚焦“文化转型视野下的文学新生态——当代中国写实文学观察”,从学术视角剖析当代写实文学的发展脉络与价值,为在场作家提供了全新的创作视角。
活动结束后,作家们循着酒香深入洋河景区与生产一线采风,近距离触摸千年酿造工艺、探寻洋河厚重的历史文化、品味醇厚绵柔的洋河美酒。9月13日,作家们还前往“湿地明珠”——双沟酒厂,参加2025年头排酒开窖节,见证“万窖齐开”的震撼盛况,品味“酒中头排”的醇厚,探秘“中国最具天然酿酒环境与自然酒起源的地方”!